部门:生命科学学院
聘任技术职务:讲师(高校)
学位:工学博士学位
学历:博士研究生毕业
毕业院校:浙江大学
联系电话:
电子邮箱:zhongyh@shnu.edu.cn
办公地点:第1教学楼209
通讯地址:

研究方向

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:

  1.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阻控技术研究

  开发液质精准分析、全细胞生物传感无损检测、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等技术进行食品危害物的 分析鉴定;利用生物合成、蛋白质工程、基因组测序等进行危害物分子识别与靶向控制,确定 食品生产关键控制点,开发具有实用性的生物毒素阻控-降解技术,解决农产品生物毒素污染的 关键问题。

  2.农产品优良品质评价与分子机制解析

  围绕全谷物、蔬菜中的淀粉、膳食纤维、蛋白、次生代谢产物等天然组分进行外观性、食用 性、营养性等多维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;开发微生物传感、机器学习等新食品加工智能控制技 术应用于传统食品的智能化转型,开展植物基食品资源的创新利用,深入探究加工过程中的食 物组分的分子互作机制。

参与项目: 

  1.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“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” 

  2.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食品中生物源危害物阻控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价” 

  3.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“典型农产品品质指标体系构建与特征性指标筛选验证”

学术成果:

学术论文 

[1] Zhong Y, Li Y, Chen Q, Ji S, Xu M, Liu Y, Wu X, Li S, Li K, Lu B*. Catalytic efficiency and thermal stability promotion of the cassava linamarase with multiple mutations for better cyanogenic glycoside degradation[J]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, 2023, 253: 126677. IF5=7.8. 

[2] Zhong Y, Xu T, Wu X, Li K, Zhang P, Ji S, Li S, Zheng L, Lu B*. Dietary exposure and risk assessment of cyanide via cassava consumption in Chinese population[J]. Food Chemistry, 2021, 354: 129405. IF5=8.6. 

[3] Zhong Y, Xu T, Ji S, Wu X, Zhao T, Li S, Zhang P, Li K, Lu B*. Effect of ultrasonic pretreatment on eliminating cyanogenic glycosides and hydrogen cyanide in cassava[J].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, 2021, 78: 105742. IF5=8. 

[4] Zhong Y, Xu T, Chen Q, Li K, Zhang Z, Song H, Wang M, Wu X, Lu B*.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eight cyanogenic glucosides via ultra-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in agri-food[J]. Food Chemistry, 2020, 331: 127305. IF5=8.6. 

[5] Xu T, Zhong Y, Chen Q, Wu L, Ji S, Yang B, Zhang Y, Shen J, Lu B*. Modulating the digestibility of cassava starch by esterification with phenolic acids[J]. Food Hydrocolloids, 2022, 127: 107432. IF5=10.9. 

[6] 钟永恒,陆柏益*,李开绵. 木薯质量安全、营养品质与加工利用新进展[J]. 中国食品学报, 2019, 19(6), 284-292.

发明专利 

[1] Lu B, Zhong Y, Xu T, Chen Q, Wu X. Method for preparing cassava flour with low content of cyanogenic glycosides: 17197053[P]. 2023-05-09. 美国发明专利. 

[2] 李德海, 钟永恒, 包怡红, 郝同江, 贾仕杰, 荆超, 孙可新. 一种甘草黄酮复合蓝莓汁咀嚼片及其制 备方法: ZL201610716124.9[P]. 2019-08-02. 中国发明专利. 

[3] 陆柏益, 钟永恒. 一种亚麻苦苷酶突变体及其应用: CN202211512158.8[P]. 2022-11-29. 中国发 明专利. 

[4] 陆柏益, 徐涛, 钟永恒, 陈祁, 刘彦君. 低氰苷的木薯粉及其制备方法: ZL201910142016.9[P]. 2022-06-21. 中国发明专利. 

[5] 陆柏益, 徐涛, 钟永恒, 季圣阳. 一种酚酸淀粉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: ZLCN202110191697.5[P]. 2022-06-21. 中国发明专利. 

起草标准 

[1] 陆柏益, 张振文, 杨丽, 常智慧, 吴筱丹, 王琴飞, 李开绵, 钟永恒, 林立铭, 余厚美, 姚庆群. 农产 品中生氰糖苷的测定 液相色谱-串联质谱法: GB/T 42113-2022[S]. 2022-12-30. 中国标准. 

[2] 陆柏益, 钟永恒, 吴筱丹, 黄伟素, 李士敏, 李开绵, 张振文, 徐涛, 王蒙蒙.农产品中生氰糖苷的测 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: NY/T 3607-2020[S]. 2020-07-01. 中国标准. 

[3] 李涛, 陆柏益, 刘光华, 张振文, 李开绵, 杨春亮, 李琪, 周迎春, 钟永恒, 陈吴海, 马会芳, 姜太玲. 木薯: NY/T 1520-2021[S]. 2022-05-01. 中国标准. 

[4] 陆柏益, 季圣阳, 李开绵, 张振文, 徐涛, 李军, 宋勇, 陈银华, 钟永恒, 李也, 王玮. 木薯粉加工技 术规范: NY/T 4332-2022[S]. 2023-04-11. 中国标准. 

[5] 陆柏益, 王蒙蒙, 胡银州, 杨博文, 钟永恒, 徐涛. 植物源性食品中游离态甾醇、结合态甾醇及总甾 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: NY/T 3945-2020[S]. 2021-11-09. 中国标准. 

[6] 陆柏益, 李也, 钟永恒, 李开绵, 张振文, 沈建福, 徐涛, 季圣阳, 柯昌凯. 食用木薯粉: T/ZNZ 114- 2022[S]. 2022-07-08. 中国标准



  

学术成果

教学工作

教职工课程信息
开课学年开课学期课程名称
2023-20242食品专业外语
2025-20261食品专业外语

荣誉奖励

社会兼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