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研究方向
朱伊革,博士,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、外国文学及海外汉学研究。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、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专家,福建三明学院特聘教授,美国新泽西州拉玛坡学院访问学者兼客座教授,博茨瓦纳大学客座教授。
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、福建省“十四五”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建设项目1项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、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1项、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项及多项校级科研项目。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、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、教育部中非高校20+20合作项目、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建设项目、上海市高等学校教育高地建设项目、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、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。 代表性专著《近代上海英文期刊与中国文学的英译(1857-1942):形象学路径》《东部和北部非洲精选文学作品研究》《跨越界限:庞德诗歌创作研究》《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与翻译》等,译著《周末葬仪》,文集《典籍翻译研究》。在《外国文学研究》《国外文学》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》《四川外语学院学报》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》《东方翻译》等A&HCI、CSSCI及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,论文曾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。 曾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,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、二等奖。指导的研究生先后获“上海市优秀毕业生”“国家奖学金”“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”“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三等奖”等荣誉奖励。
学术成果学术成果
论文
-
[1] 朱伊革. 林语堂“送去主义”文化观与多元文化. 《2008年跨文化交际国际研讨会论文集》,2010.
-
[2] 朱伊革. 鲁迅直译观的美学价值.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,2008.
-
[3] 朱伊革. 林纾与庞德误读与误译的解构主义理据. 首届庞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,2008.
-
[4] 朱伊革. 近代上海英文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建构及中西文化交流.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7,46(4):86-93.
-
[5] 朱伊革. 近代上海英文期刊的出版发行及其历史意义. 中国编辑,2017,93(9):78-84.
-
[6] 朱伊革. 庞德《诗章》经济主题的美学呈现. 国外文学,2011,123(3):127-134.
-
[7] 朱伊革. 林纾与庞德误读与误译的解构主义理据.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,2007.
-
[8] 朱伊革. 近10年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回顾与反思. 上海科技出版社,2007.
-
[9] 朱伊革. 新闻英语语篇特点与翻译方法. 上海科技出版社,2007.
-
[10] 朱伊革. 全球化语境中重解鲁迅的直译观. 语文学刊,2006.
-
[11] 朱伊革. 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英译与中国形象在海外的传播. 《治国理政:新理念、新思路、新战略——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(2016年度)》,2016.
-
[12] 朱伊革. 论庞德诗学及其《诗章》的日本能剧渊源. 外国文学研究,2012,34(3):129-138.
-
[13] 朱伊革. 庞德诗学及其《诗章》的孔子思想渊源与呈现.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2,41(2):110-117.
-
[14] 朱伊革. “西方文化中心主义”话语下的林语堂“送去主义”译介观.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,2009,31(6):61-66.
-
[15] 朱伊革. 庞德《华夏集》创译的美学价值. 《江苏科技大学学报(社科版)》,2013,13(4):61-66.
-
[16] 朱伊革. 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古诗误读、误译与改写——以庞德《华夏集》为例. 《跨文化交际研究新动态》,2015.
-
[17] 朱伊革. MTI《新闻编译》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探索. 翻译硕士(MTI)教学论坛,2015.
-
[18] 卢敏,朱伊革. 传承、对话与共荣:“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三届年会”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. 外国文学研究,2015,37(1):171-174.
-
[19] 朱伊革.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翻译中明晰化现象. 外语教学与翻译,2005.
-
[20] 朱伊革. 论庞德《诗章》的现代主义诗学特征. 国外文学,2014,133(1):71-80.
-
[21] 刘冰,朱伊革. 从语境顺应论看阿瑟•韦利的中诗英译. 《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》,2014.
-
[22] 马丽艳,朱伊革. 论莫言小说《红高粱家族》的英译中的改写. 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,2014.
-
[23] 龚颖,朱伊革. 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外刊金融报道翻译. 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,2014.
-
[24] 朱伊革. 2008-2015年国外慕课研究述评. 中国外语教学研究,2016.
-
[25] 朱伊革. MTI笔译教学中的翻译理论导入与习得. 中医翻译研究,2017.
-
[26] 朱伊革. 近代上海英文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建构及中西文化交流. ,2017.
-
[27] 张斌,朱伊革. 深化典籍翻译研究的学理性、民族性、国际性与时代性-“第十届全国典籍翻译学术研讨会”会议综述. 燕山大学学报,2018,19(3):60-65.
-
[28] 朱伊革. 《中国文摘》的出版发行与对外传播. 中国编辑,2018,105(9):87-92.
-
[29] 朱伊革. 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》与中国形象在海外的传播.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,2018,26(2):89-93.
-
[30] 石纯英,朱伊革. 《红楼梦》中“把将NP-V”句的英译对比研究 ——以霍克斯和杨宪益的两个英译本为例. 现代语文,2018,675(6):124-129.
-
[31] 朱伊革. “新闻英语翻译”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教学实施. 中国英语教师教育研究,2019.
-
[32] 朱伊革. 《天下》月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播和介绍. 典籍翻译研究(第九辑),2019.
-
[33] 朱伊革. 《教务杂志》英译《孔子家语》及其孔子形象的建构与传播. 《外国语文研究》,2020,6(4):59-69.
-
[34] 朱伊革. 《天下》月刊与中国艺术的对外传播. 中国编辑,2020,130(10):92-96.
-
[35] 朱伊革. 《天下》月刊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及其中国形象的建构. 东方翻译,2021,69(1):12-19.
-
[36] 朱伊革. 北平时期的《华裔学志》与近代汉学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建构. 中国编辑,2022,154(10):85-90.
-
[37] 朱伊革. 《尼罗河交汇线:记忆中的喀土穆》的叙事艺术. 名作欣赏,2022,743(3):11-14.
著作
-
[1] 朱伊革. 挑战大学英语四级考试710分阅读理解.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, 2006.
-
[2] 朱伊革. 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与翻译.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, 2008.
-
[3] 朱伊革. 《跨越界限:庞德诗歌创作研究》. 上海三联书店, 2014.
-
[4] 王宏印,朱伊革. 《典籍翻译研究》(第九辑).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, 2019.
-
[5] 卢敏,朱伊革. 周末葬仪. 武汉大学出版社, 2019.
-
[6] 朱伊革. 《近代上海英文期刊与中国文学的英译(1857-1942):形象学路径》. 光明日报出版社, 2022.
科研项目
-
[1] 朱伊革.上海哲社一般课题:近代上海英文期刊与“中国形象”的建构和传播(1857至1942)——以英译中国文学作品为中心,结题.
-
[2] 朱伊革.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:近代国学典籍英译与中国形象的建构和传播,结题.
-
[3] 朱伊革.:MTI新闻编译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探索,结题.
-
[4] 朱伊革.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(一般项目):庞德等英美近现代译家英译中国古诗的翻译伦理研究,结题.
-
[5] 朱伊革.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:国家翻译实践中的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英译研究,在研.
教学工作
开课学年 | 开课学期 | 课程名称 | 2022-2023 | 2 | 教育研习 | 2022-2023 | 1 | 教育研习 | 2021-2022 | 2 | 教育研习 | 2021-2022 | 1 | 新闻英语翻译 | 2020-2021 | 2 | 教育研习 | 2020-2021 | 1 | 新闻英语翻译 | 2019-2020 | 2 | 新闻英语翻译 | 2019-2020 | 1 | 新闻英语翻译 | 2018-2019 | 2 | 新闻英语翻译 | 2018-2019 | 1 | 新闻英语翻译 | 2016-2017 | 1 | 新闻英语翻译 | 2017-2018 | 1 | 研究生课程 | 2016-2017 | 2 | 新闻英语翻译 |
荣誉奖励
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22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9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2019年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5年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8年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6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2015年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“《英美文学》(通识核心课程)” 2011年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“翻译理论与实践(系列课程)”
社会兼职
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 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专家 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 《外国文学研究》《国际比较文学》《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》等刊物审稿人 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
|